2025 年 4 月 1 日,《英雄联盟》官方发布 25.4.1 版本更新公告,宣布游戏正式更名为《大乱斗联盟》,客户端界面全面切换为极地大乱斗主题,并宣称将举办首届 大乱斗联盟全球总决赛。这一消息在愚人节当天迅速引爆舆论,玩家群体呈现两极分化:部分人认为这是官方年度整活行为,另一部分则担忧这可能是游戏战略转型的信号。
此次更名并非突发奇想。早在 2024 年,游戏内就出现了多个版本的大乱斗模式调整,包括英雄全随机机制、缩短投降时间等优化。而在最新公告中,官方特别强调 每次死亡重生后将随机更换英雄 的全新规则,与传统 5V5 对战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颠覆性改动被业内人士解读为 以愚人节为契机,测试玩家对新模式的接受度。
历史上,游戏厂商在愚人节制造线 年支付宝曾抛出 视网膜支付 概念,当时被视为天方夜谭,数年后却成为现实;暴雪也曾在《守望先锋》中将英雄变为 大眼萌 画风,引发全民狂欢。此次《英雄联盟》的更名操作,显然延续了这一营销逻辑 —— 通过制造认知反差吸引流量,同时试探市场对 纯娱乐化 模式的需求。
公告发布后,社交平台迅速出现两种声音。情怀派玩家担忧:改名可能导致品牌认知度下降,老玩家的归属感会被稀释。 数据显示,游戏 IP 价值评估中,英雄联盟 品牌名称占据 62% 的认知权重。而革新派则认为:大乱斗模式日活已突破 2300 万,单独运营能更精准地满足核心用户需求。 事实上,该模式在年轻群体中的渗透率已达 78%,远超传统匹配模式。
值得关注的是,官方同步推出的 1000 骰子 福利(可用于随机英雄)和 魄罗召唤师杯 赛事,巧妙地将娱乐性与竞技性结合。这种 轻量化电竞 策略,与当前短视频时代用户碎片化娱乐需求高度契合。有分析师指出,若此次试水成功,不排除未来推出独立赛事体系的可能性。
此次更名事件背后,折射出头部游戏 IP 的商业化焦虑。随着移动电竞市场增速放缓,如何激活存量用户成为关键。《英雄联盟》通过将经典模式独立化,既保留了核心玩法的辨识度,又创造了新的叙事空间。这种 模式 IP 化 策略在《王者荣耀》无限乱斗、《和平精英》创意工坊 等案例中已得到验证。
不过,专家也提醒:品牌更名需谨慎处理用户情感。 此前某 MOBA 游戏曾因强行推广大逃杀模式导致核心用户流失,教训深刻。此次《英雄联盟》选择在愚人节推出方案,既降低了试错成本,又为后续调整预留了空间。至于是否真如玩家调侃的 从 MOBA 变成派对游戏,或许要等到 4 月 17 日全球总决赛落地后才能见分晓。
截至发稿,官方尚未就更名事件作出进一步解释。这场愚人节的 改名风波,正在演变为一场观察游戏行业创新边界的社会实验 —— 当情怀遭遇流量,当传统对战碰撞娱乐化浪潮,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点,将成为所有头部 IP 共同面临的考题。